|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近期,演藝明星片酬飛漲現象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有網友調侃:這幾年中國漲得最快的既不是房價,也不是金價、油價,而是明星片酬。 5 t9 n/ A7 u5 p7 B
雖然明星片酬飛漲看似是市場供求關係作用下的“正常結果”,可是許多業內人士擔心,這樣下去,將影響中國影視業發展,將其送上不歸路。 , Y8 a2 N2 R/ L" X
' v: T& E/ M T
著名制片人楊曉雄認為,拍電視劇要有合理成本,總投資的40%用於演職員人頭份兒是極限了,如果達到50%,很多製作公司就得在加長集數、縮短周期等方面想辦法。但現在許多電視劇製作人員的費用接近總投資的70%,用於置景、服裝等的製作費只有30%。如此惡性循環,直接影響的是電視劇的質量。
+ l6 ^& v2 x) {2 S, V* y3 O' j# k# `+ x4 m
中國電視制片委員會副會長於樸曾指出,由於大腕演員酬金比例過高,其餘攝制成本減少,導致一些劇組拼命壓縮拍攝周期,很多劇組一個月要拍10集,主創人員每天要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工作嚴重超負荷。以前拍戲基本都是正常工作日,演職員有充分的體力,還要體驗生活、排練、寫角色自傳,如今這一切都省掉了。
6 [$ N0 s3 e" @" x$ a3 b9 S1 ]3 X$ }
知名導演張紀中擔心,一線明星片酬飛漲可能引起行業內的惡性循環。演員片酬瘋漲,導演、編劇等心理當然會不平衡,紛紛要求漲工資。這樣下去,中國的影視業怎能健康發展。 6 {- ]. _. l# K5 I; F( E
D* o4 `( N8 j7 P8 a0 G
首都廣播電視業製作協會秘書長王鵬舉認為,一些電視台為保證收視率要求名導演、名編劇、名演員的陣容。此舉不僅將危及業內中小製作公司的生存,還可能致使新人很難獲得機會。
' f* C2 l0 {% Y7 C1 Z
: T6 B2 b. g4 o" g5 z& b+ P* q1 \, [ R 與明星片酬飛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影視劇行業的發展形勢堪憂。國家廣電總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2011年全年的電視劇產量超過兩萬集,但僅3000多集最後能與觀眾見面,其他電視劇均淪為炮灰。 ) O; p/ n* A9 H7 A( [* f' r, a
) n Z) M9 w: Z: `
據新浪財經等媒體報道,2010年,我國投到電視劇上的資金達63億多元,但創造的產值不足17億元,國內從事電視劇製作的近2500家機構中,真正盈利的只有10多家。整個電視劇行業僅靠幾部熱播劇撐門面,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情況嚴重。 , K. a+ U4 K( u8 B7 r4 T" t- a
5 A4 ], l+ {" w, ?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影視系主任陳旭光表示,在視覺經濟時代,好萊塢也不能避免倚重明星,但它們貴在平衡。生態平衡需要各行業協會之間的“博弈”來完成,隨著視頻網站正版化的進程,未來電視劇播出渠道的增加,一些上市大公司為行業樹立良性的產銷機制,電視劇生產到消費的理性過程將慢慢實現。
* T) h6 T+ L- ~) g- U
/ H) _7 ]! U$ B9 G0 ~) r! H0 t9 x 中國電視制片委員會常務副會長張明智指出,好萊塢大片市場走下坡路,演員的酬金也往下降,然而在中國,不管電視劇市場如何,演員片酬就一口價,而且還一個勁兒往上漲。他認為,片酬是市場決定的,限價限不住,只有通過業界自律,減少彼此間惡性競爭、哄抬片酬的行為。
$ ]# F+ Q- X7 I+ Q: B( t
$ X E% G- ]: U/ [6 \1 |* }- V 中國青年報報道,3月5日,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著名電影導演馮小寧炮轟中國演藝界近幾年明星片酬飛漲現象。他指出,演藝明星特別是一線明星片酬畸高,讓中國當前影視創作背上極其沉重的包袱。
1 Z: b: L; v* {, U7 p+ ^1 p/ r& m9 g ?6 S8 a8 [. l( k- T1 d
早在2010年10月,馮小寧就指出,拍影視劇如果要用一線演員,沒有1000萬元不要去想。而一部格局像樣的電影的攝制成本需要2000萬元,如此算下來,僅明星酬金就達到總成本的50%以上。
/ V5 H* H0 s7 s, ^% `* R% O0 L# e- m! Y
明星片酬漲得到底有多快?前段時間,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在微博上曬出一個賬本——1987年版電視劇《西游記》拍攝耗時6年,最後給孫悟空扮演者六小齡童的片酬為2000元。而如今,一線演員片酬動輒五六十萬元一集,一部戲下來就是千萬元的收入。這個價格比25年前漲了近5000倍。
! v2 h) I; a, b* t' x5 `$ \+ I1 C& @
日前,北京麥特文化有限公司總裁陳礪志在網上發文指出,去年年初某女藝人2萬元一集,今年已是30萬元一集。去年15萬元一集的男藝人,今年是50萬元一集。還有一位男藝人報出70萬元一集。至於電影,一些人突然發蒙般報價,80萬元的迅速報到300萬元,而一兩年前120萬元的,喊出了600萬元的價來。“無論是電視劇還是電影,尚未良性發展,就已惡性膨脹,等待洗牌。” 3 i* p6 l/ N1 b2 `- v+ O; d
5 w, H) U; q+ ^+ S# ]
資深經紀人吳翊鳳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目前國內電視製作屬於買方市場,製作公司開拍新戲前為了降低風險,保證電視劇能被購買,一般都會徵詢電視台的意見來決定用哪些演員。而電視台為爭奪收視率,只認在他們眼中能保證收視率的知名演員,哪怕其他演員比這位知名演員更適合這個角色,他們也不會用。現實中,受歡迎的演員畢竟只是少數,所以就造成這種知名演員因被極度需求而身價飈升的狀況。
# o- S: G6 H) ~/ c- F% l7 x7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