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霸王别姬成绝响,斩蛇起义是刘邦。成王败寇的逻辑在这里失效,此二人同为英雄豪杰并世代流传,成为民族记忆的鲜亮分子。当《鸿门宴传奇》的海报贴满大街,我就无端产生观看欲望。这部大片会怎样?我猜想。: a, g( o; R+ B% r4 a; G9 ]/ B: e
3 C! E! v& N X2 Q" J9 H% O, F) o/ g3 E
《史记?项羽本纪》我是熟悉的,其中有一处硬伤就是刘邦逃离鸿门宴那一段。书中记载,项王的军队驻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在霸上,相距四十里。刘邦以上厕所为名开溜,他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你再进去。”我们估算一下,二十里路程刘帮得跑一个多小时吧,不说张良要等,作为主人的项羽宴客,客人一两个小时不在他不找啊?再说,在戒备森严、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刘邦能顺利出逃吗?项羽的军队都是吃素的吗?
- p) r% S, ~4 U' _ |9 f ! @% l0 o7 J7 g! Y& d1 L$ |( c- A
传奇,是可以传奇一些。这部电影的故事算是完整的,导演企图将那个乱世争雄的年代充分展示给观众,还想弄点史诗风格出来,真有点难为了,其叙事的快慢、详略、伸缩与《三国演义》比起来就差得多了。但是作为一部商业化的电影,这种创作算是比较成功的。
2 ? q8 r8 j* f- ]8 T $ c2 E# n0 F+ h# L+ c/ z; ^
有我的头脑中,鸿门宴没有那么多牵强附会的涵义,更没有庄严盛大的场景。那个年代,战争频仍,军中宴客,多是露天军帐,好的也不过是几间大房。历史上的鸿门宴,地点是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想想2200多年前一个村镇最华丽的房间能有多大多美?电影从一开始就让你走进这个创造了旷世传奇的鸿门大殿。那沉重的大门、幽暗的光束,还有以“鬼神”形象出现的张良,都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有时,高深也是一种霸道。还有太傅的摇头晃脑、口若悬河,真有点无哩头的遗韵。$ O# z3 y8 j7 O+ N# \3 ]- S, o D
# k$ R( _3 \! D) j( t: g4 S 天下大乱豪杰起,项羽与刘邦在反秦大业中结成铁个们儿。然功名之心人皆有,“先入咸阳,册封秦王”,让二人的战斗友谊面临考验。这时,导演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项羽主动与秦兵作战,安排兄弟刘邦护嫂虞姬回乡下老家。这开了兄弟护嫂的先河,怪不得后来关羽也千里护嫂。要知道,范增曾对项羽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说明刘邦并不是省油的灯。影片中,刘邦很认真地落实老哥的指示,狭义心肠。谁知一次停歇休整中,萧何、樊哙的几句抱怨就让刘邦大梦初醒,并诚恳地说“我错了”,遂改变路线,向咸阳进发,而且,刘邦几句慷慨陈词,就轻而易举地拿下咸阳。雷人吧?!" M( z4 |6 D5 |3 @5 Q1 F7 Z& b" \
+ b1 r1 a6 t, j 这样,刘邦背信弃义成为铁定事实。这时,萧何意外地碰到下棋谋生的张良,并推荐给刘邦。刘邦口口声声为万民着想,张良在“测试”刘邦之后,不仅自己入伙,还拉上六个江湖兄妹一同卖命。刘邦的命真好!有一帮人才在身边鼎力相助。当韩信“莽撞”到来时,刘邦说了句公道话,天下局势掌握在三人之手——范增、张良和韩信。谋士左右一个时代,这真是中国历史一个鲜明特点。+ H' O" V) W5 J9 X& z
- v6 \4 {% _0 s" ^, E- o, M8 M 项羽大开鸿门宴,刘邦一行被迫赴宴。这一段的设计算是不错的,只是没有了酒饭,把对弈特别地突出出来。项羽霸气外露,刘邦唯唯诺诺。转瞬间,英雄靠边,张良与范增占尽风头,影片夸张地渲染二人下棋的严肃紧张场面。棋里乾坤大,盘中风云强。对弈,代表着战争、纷争、斗争、竞争,代表着你死我活,代表着成王败寇。范增最终迫使张良口吐鲜血,才使项羽重新站回中心位置,剑指刘邦。和许多“刀下留人”的情节一样,韩信及时赶到,刘邦性命保住。项羽让刘邦杀掉张良,这时张良说了句高深莫测的话:“这一剑是最错的棋啊!”只见刘邦沉思片刻便毫不犹豫地刺去。当然,张良没死,在剑即将入身的一瞬间,项羽救了他。我觉得,这个情节堪称影片的精华。张良告诉过刘邦要让项羽下错棋,说这话是提醒刘邦,但也像是提醒项羽。刘邦刺杀,无奈中也有凶残。项羽救护,也显示出仁义之心。# c$ o$ V9 C- d2 b
?( [( K/ w, g" o( y' S& E
《史记》中的张良,是刘邦安排收局、断后的。电影中的张良则老谋深算,一步一步推进棋局。他成功离间项羽与范增,迫使范增靠边并离去。此事一完立即留书辞别,回到刘邦身边当值,一心一意帮助主子谋划独霸天下的大业。回想当初剑指胸口的情景,难道他心里不感到恐惧吗?所以,这样的处理有点简单化了。' [/ j D9 s" A8 v# c$ h: x
$ K" L0 a0 `1 t% ]5 D4 O9 j 历史不能说如果。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残酷而悲壮。影片表现一连串的打仗,点面结合,很是古板,简单冗长。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被赶得焦头烂额,最后带一帮兄弟退至乌江边上。根据我们熟悉的历史,这时有两个情节要表现,一个就是“四面楚歌”,这是一种心理战。楚歌咱没听过,不懂,只见士兵列队,集体演出,手持长笛,悠然吹奏。楚军在歌声中开始士气瓦解,意志消沉,纷纷要回家。说实话,大白天出现如此情景,可能性不大。以往的剧目表现是,晚上项羽回营,忽闻汉军四面大营皆有楚歌声,大惊:“难道汉军已占了楚地么?”满怀愁绪之下,帐中饮酒。其实这样,更符合人的心理。0 J$ {" u2 F2 H/ I. t
# q( W$ ?$ \$ o3 }' Z
另一个就是“霸王别姬”。我们熟悉的情形是这样:项羽战败,郁闷喝酒,感慨作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跟着唱,唱完后凄然自刎,项羽遂率兵突围。这部电影把这个结局浓缩化、唯美化、诗意化。它让项羽如困兽犹斗,让刘邦亲临现场,让虞姬“骗”得宝刀在项羽面前自杀。最后项羽与虞姬凄美地共赴黄泉,只有漫天的雪花告诉你这是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这明显是现代人的一厢情愿。而且,虞姬在片中的故事很牵强,只有那瞬间的回眸可以回味,一切皆为烟尘。
& n( u: D3 u9 B1 Z
6 S& X& M2 K: f: U- r 中国文化是绵延深厚的,影片在道具、音乐,特别是人物服饰等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如果深层理解,《鸿门宴传奇》试图在诠释智慧的力量,比如谋士对弈、双雄争斗,但更像是追问人性本源的东西,比如,年老的张良见到年老的刘邦,刘邦说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所以“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江山定、良臣弃”,孤苦之下最后立无字之碑。因为,阅尽人生,一切皆空!
: O/ G! s0 z' D# w: J
, Z( G; x/ h) |6 S4 G* F. m; x7 ^ 范增在锦囊中说了什么,我不愿去猜,他说有一种棋局叫两败俱伤,是有深意的。然现实终归现实,世事如棋,随时得下。诸葛亮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以,人生不如意,超然很重要。% o. h2 d1 p5 G# t! D) K#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