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道歉了。这位因被方舟子质疑学历不实从而更加出名的“青年导师”,近日在微博中公开致歉。李开复称,其自传中描述的26岁副教授与实际担任AP时的28岁事实不符,深表歉意,并将在下一版中作出修改。对此,方舟子称:“李开复算不上造假,是拔高了自己的职称。”- s. k/ C5 ]9 G/ ~0 \, q
7 E! n! p1 t0 Y4 b. p1 @* F7 [
李开复的做法值得肯定。虽然还有力挺者认为,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过略微有些夸大,但李开复仍旧选择了诚恳地道歉,诚如他所说,“作为被人尊敬和学习的公众人物,我理应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督。”
: p3 A( u* t2 @# A. Z3 B0 P a/ \2 w
' R9 q+ g4 z3 u. _这是一个公众人物应该有的立场。 相比另一公众人物唐骏,学历被指造假,却至今拒不承认错误,两人完全是不一样的境界。近年来,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人都爱用“搅混水”的方式,让自己过关——你给他谈道德,他给你谈法律,说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都可以做;你给他谈诚信,他给你谈能力,说文凭不重要能力才重要;你给他谈榜样,他给你谈官员,说官员假文凭、假学历更甚,总而言之,造假无错,拒不道歉,照样行走江湖。
& J3 s# w4 y1 r9 q; v6 g4 m2 H+ i. J' b _+ {6 v9 w0 E$ z6 i
如果李开复不是一个公众人物,没有写自传,没有被很多青年学生视为导师,他怎么给同事吹牛说自己26岁就是名校副教授,和多少国家政要是好朋友,这都没有关系,听者不过一笑置之。而作为公众人物,这种没有根据的放大,在确凿的事实面前,还拒不承认,就将起到很坏的负面影响,不但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公信力,而且会对青年学生进行反教育。
7 }- {4 {% f- i! [: M6 g- D& t" n% F2 R" b/ Q' r, l
方李之争可以说告一段落。但是,怎样做好公众人物,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在接连爆出的“青年导师”、“青年榜样”诚信问题中,不少人已经对榜样们产生怀疑,进而对社会失去信任,也对前途感到迷茫。某种程度上,这是“成功学”对学生和“导师”的双重伤害。当下,整个社会盛行成功哲学,学生们也渴望快速成功,为此,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往往就是那些有着成功光环的“牛人”,在这一过程中,那些能力本已很牛,但觉光环不足者,往往就会想方设法增添自己的光环,给自己的成长经历添油加醋。这确实可以很快获得学生的青睐,并鼓动学生的成功热情,但是,从人生的长远发展看,这种“成功学”对学生们是有害的——试想,“牛”如他们,都需要夸大、包装来给学生展示成功,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他们描绘的“成功”呢?其结果是,很多学生有着成功“躁狂症”,纷纷幻想35岁之前就达到事业的顶峰,而在现实中,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6 c( m& h9 Z8 ^' r) d' d
+ T' H2 e% x' X告诉学生脚踏实地,有自己明确的定位,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远比向他们大谈成为成功人士更重要,我想,少谈功利的成功,多谈奋斗与人生价值,这才是公众人物在树立公众形象时更要注意的。从这一角度看,李开复先生的道歉,是一次很好的对学生人生价值的教育。/ q/ y1 s# a8 a7 ]3 G s0 l! |
# k! ~+ r) y6 x6 [
试想,“牛”如他们,都需要夸大、包装来给学生展示成功,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他们描绘的“成功”呢?其结果是,很多学生有着成功“躁狂症”,纷纷幻想35岁之前就达到事业的顶峰,而在现实中,对身边的小事不屑一顾
# L; B, A4 S$ F/ e) {4 q!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