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164|回复: 0

消息称中国移动可能将获得固网宽带直营牌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11 月 21 日 12: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686号文,最近成了各大通信运营商内部热议的名词。坊间传闻,这个被认为限制中国移动发展宽带接入政策的文件,据说将于今年年底到期,各大电信运营商或摩拳擦掌、或紧张备战,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全新市场竞争环境。然而,《IT时报》记者采访发现,中移动能否直接经营固网宽带与686号文存续与否并无直接关系,有可能存在的变革是,中国移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范围将发生变化,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这才是致命打击。3 R  U8 j, |& m! `) N

3 p" t( F7 K) B' H4 A; z0 i% @而在此关键时期,突如其来的“电信、联通垄断”之争,却加大了这种变化的不确定性。
9 P& w6 H6 t0 W8 A8 i
& W3 m6 @: b! a6 u, `! j5 t  e1 @新闻调查 686号文无关痛痒 工信部即将决策
+ b3 z4 t8 _, s' X/ [9 g- ]* T  `3 g& r, ~) o
所谓686号文,是指发布于2009年12月25日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规范电信市场秩序有关文件精神的通知》(工信部第686号),文中明确指出中国移动只能经营利用TD-SCDMA网络开展的无线宽带接入业务,有线宽带业务授权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这被业内解读为禁止中国移动直接运营固网宽带的政策。
8 b% ?$ `+ `. K# s8 _' A/ ^  i: |% H
7 @! |9 t7 H7 y1 ~- b" r“事实上,对中移动经营许可范围的限制,并非由686号文提出,如果人们仔细研读2009年1月6日发放的中国移动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便会发现,686号文只是重申了许可证内容,也就是说,无论686号文到期不到期,只要许可证内容不变更,中移动的经营范围便不可以变更。”11月9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人士向《IT时报》记者如是解释。
7 n/ F* ~" p! G) n" V3 I) y1 i( R! x
既然许可证范围已经非常明确,为何各地固网运营商对686号文到期“如临大敌”?+ D% Y2 M  y3 {& p
/ N7 g0 e9 Y" t9 \: w# q" M9 G
关键在于其中一句话:2010年底前后,(工信)部将组织对TD-SCDMA发展指标和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视情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上述人士透露,正是这句话引发了通信运营商的无限遐想和猜测。
  q/ V0 b3 c& M9 `5 D% Q. o
  D9 m% l! h" [2 C0 z一位接近工信部的人士向记者证实,2010年底开始,工信部已经组织研究人员对电信市场环境变化、运营商发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评估三家电信运营商的牌照经营许可范围改变的时机是否成熟,现在评估课题已经结束,已上报到工信部,等待最终决策。
& g; S! j$ H4 ], ?( H1 p$ x4 o
: g+ Z+ Y! ?( d1 i5 j1 s) H7 S/ U虽然评估的结果尚未可知,但一个微妙的插曲是,今年10月下旬,工信部将一份“辽宁通管局关于移动经营有线驻地网的几个问题”的回复抄送给各地通管局传阅,其核心内容是:686号文从来都不是一个新政策,它只是对以往牌照许可范围的进一步说明和解释,是对整个通信行业分类经营的定义,要求辽宁通管局照此进行管理。也就是说,否定了移动直接经营有线固网的可能。2 O3 {; l7 m3 e8 U5 D

; E' J; z' f4 V: f* _5 |/ a5 B“不过,在工信部几次讨论中,赞同取消移动经营许可限制的声音还是很大的,最终政策如何决定,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上述通信管理局人士称。1 @) c1 ?8 W- y: d: h

) N" T6 j, B3 Z吊诡的是,就在决定牌照许可范围是否更改的关键决策时刻,突如其来的“发改委对电信联通垄断调查”,增大了这种不确定性。即将成立的广电国家网络公司、中国移动都被质疑为举报者,其目的正是为了固网运营牌照。“无论背后推动此事的举报者是谁,这件事对工信部制定政策将有极大的影响。”一位不愿具名的电信专家表示。  N% `" T9 d% ~- g- B7 f

2 m9 e& P* }8 h/ D3 n; r* p7 S专家 重组已不灵 竞争将加剧
6 U! k9 [! i0 X, T2 `3 T: ^. b% M; i! U1 l. }# |' K, W
现在:重组目的是否达到?, y4 N5 o# ~+ \' `% a

6 U8 j( Q& v0 D' y9 l2 G8 B+ L“严格地来说,重组的目的并没有达到。”电信专家高仰止对记者说。2008年5月23日,第三次电信重组启动,中国电信(微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微博)成为了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分析人士人为,重组的目的很明确,彼时国内电信市场竞争结构严重失衡,中国移动“一家独大”的状况不利于电信行业和谐发展,因此要打破垄断,形成更加充分的竞争格局。高仰止认为,移动的主要职责是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至于固网宽带,暂时先别介入竞争,以此来平衡三家运营商。
+ s+ R: {) P& h6 O
5 q* y& p- s' z$ _然而,时隔三年多,结果并不理想。三家运营商之间的差距仍在持续拉大,从今年第三季度三家运营商的财报来看,移动净利为919亿元,是其它两家之和的5倍多。而在诸多业内观察家看来,中移动对TD的态度一直不温不火,3G的宣传给人们留下的印象,仅限于那个“G3”。相反,对于准4G,TD—LTE,却十分热衷,TD-LTE第一期规模试验9月底已经结束,明年6月将完成第二阶段试验,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表示,届时,TD-LTE无论从网络、芯片还是终端达到全面技术成熟,商用完全可以实现。
# V  s* M; R% I1 |/ n) V- Q1 R6 T. S3 W+ V2 E- x
这种“明修TD,实渡LTE”的做法,让上述通信管理局人士颇不认可,他认为,中移动并没有很好完成国家给与的TD建设任务,“TD—LTE的核心技术是LTE,TD只在其中占很小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TD—SCDMA和TD—LTE的关系并不大。”9 f& `& z1 w1 ?9 L- O
; i4 l( v1 e* R! j
将来:价格战在即4 f3 R- F! K) N# s

/ U! M/ p" h5 j: C“竞争一定会加剧,”高仰止认为,在重组目的尚未达到的现在,如果允许中移动直接运营有线宽带,结果必然是更加惨烈的市场竞争。
( W" Q; V9 N5 D; x0 i
9 Z4 Q% X/ J9 x/ e* ~& m" Q8 R' V一位省级电信公司人士透露,2006年以来,该公司每年的固话收入减少6个亿以上,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是宽带。但2010年以来,宽带市场面临着联通的强势 “狙击”,年均收入增长率从之前的20%以上,降至6%,拆装率超过50%,也就是说,每新装两户宽带,便有一户拆机。同一市场上的联通宽带价格比电信低 15%左右,且全部光纤接入,目标均为新式小区收入较高的中高端用户。一名电信基层员工告诉记者,联通已进入他们所属片区收入排前十名的小区,为了争夺客户,现在每周末轮流在各个小区设摊,“双休日基本都在加班。”0 D3 f+ f7 Z1 z. `, G& j9 Q9 z

$ [. m6 o& z( }, O  }9 m《IT时报》记者拿到了一份上海通信管理局对两家违规运营商的处理意见显示,由于一家电信运营商未经允许进入竞争对手的窨井穿线,最终对方剪断了其所有线缆。类似的“剪刀门”在全国各地都不鲜见。
% G" {7 q; p0 K8 M" A) I  q; T! O5 i8 Q) {% S! _% ^
德瑞电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宋永军认为,一旦移动进入宽带领域,最有可能的就是采取低价倾销战略。中移动的宽带战略会直接将战火引到电信的核心利润区域,中电信宽带利润下降将不可避免。同时,宽带是目前中电信的生命线,宽带受到挑战而移动业务根基尚不稳定,中电信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 L4 f' z8 G: u% {! b$ B+ a6 S

5 X% ^- ~/ |9 M9 M, T5 |# b+ E三大运营商 “宽带攻守战”升级: p5 [8 [- q1 }* {$ g  _" Y3 y

% v. }1 ?0 r4 N$ @' F7 t中移动 无比渴望杀入宽带市场
$ ]* q) w3 r3 V+ T
! z. W5 Z  K* W“中移动的可增长空间正越来越小。”德瑞电信咨询公司总经理阮开利告诉《IT时报》记者,尽管重组的目的并不明显,但从最近几期财报来看,中移动的净利润增速在放缓,2G的语音业务市场区域饱和,而TD—SCDMA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数据应用占主流的3G市场上,移动并不占优。
) [4 l7 Y7 B' I+ ]) q0 p# |
2 E% b  R6 S( j- P+ r在大力发展TD—LTE的同时,移动并没有止步于固定宽带。2010年开始,中移动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Fttx设备集采,只是蹊跷的是,对于集采的结果,在中国移动的招标采购网上,仅有去年2月公布的第一次200万线集采的结果。% G/ ^3 P6 k; M( a) ?4 w
# F3 t9 A* n+ f5 N2 d* [3 @8 q
而启动于今年6月17日的二次集采,至今没有看到结果,或许正是受限于牌照许可,对后期并不乐观。与此同时,中国联通在2010年下半年集采了1500万线 PON设备,而中国电信则在今年集采了1900万线,两家运营商均比之前有大幅度上升,二者的光网大战在全国各地正轰轰烈烈地上演。) P9 u$ u" u+ V; a* c( }/ ?# V
. o) n" l& h9 c9 z
“中移动如果不能直接发展宽带,将在后期的竞争中被逐步边缘化。”阮开利向记者表示。尽管2011年,中移动注资铁通150亿元用于有线宽带的建设,但对于投资额巨大的光纤网络建设而言,这只是杯水车薪。拥有雄厚现金流的中移动,显然对于可直接运营有线宽带的牌照,无比渴望。0 J2 C! s5 n9 C2 b" u' o6 V$ d
9 K- I" U: W# y  t
固网运营商 投资压力激增" V; X. y6 m( q) n+ \
% T5 x) i. k& C3 c6 v
光网建设的巨大投资拖累了财报。今年2月中国电信启动了“光网城市”项目,在全国各地推进光纤入户,据某省电信人士透露,初步估算,每户建设成本为900 元,再加上550元的终端费用,单这个省公司为光网建设的投资便超过500亿元。按此计算,全国电信投入肯定超过千亿元。
; V) G1 H/ ^7 N: Y* a7 z
0 V0 V  u' b9 L% t6 [* O不差钱的中移动表现出的大手笔更让其它竞争对手倍感吃力。在2010年的第一期PON集采中,中移动90%以上的设备采购了GPON技术,而这种技术因其成本高,而被电信和联通谨慎使用。
& ?. c' f- q, }% Z( N4 U8 m5 h电信和联通的“窘迫”还表现在对固话月租费的偏爱。尽管每年都有人大代表提出取消月租费,“但对于资金链相对紧缺的电信联通而言,这笔钱是笔不小的固定收入,一旦取消,他们的形势将更加不妙。”高仰止认为,电信和联通已经被逼到悬崖边了,现有之计只有背水一战,继续加大投入,推进光网建设,争取在固网这个先天优势上继续保持领先,“最好的局面是三家运营商加强团结,不要恶意竞争,毕竟广电有线网络马上就要进来,但这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18 日 18:25 , Processed in 0.0182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