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域名现在很受欢迎,从年初开始,每个月的注册量都在显著增加。”一位域名注册中介机构的负责人,在谈及“.中国”域名时这样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说。
0 H& j* P# f. y2 t4 C- j
) ?' |0 Z3 G+ L$ {8 _) I( h, |$ q据中国万网等域名注册商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中国”域名注册量的增长,平均每月都保持在20%以上,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也都在第一时间注册了“.中国”域名。
' N' d+ f4 T$ H" I# O
1 N7 e" V& _* n' m" m( V; ~1 ]随着“.中国”域名的受追捧,针对“.中国”域名的抢注和炒域名的行为也愈演愈烈。对此,有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域名有不少优点,但其只是一种网络地址的表现方式,并不具有过高的实际价值。因此,对于“.中国”域名,企业和投资者都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否则将可能因为炒“.中国”域名而赔得血本无归。6 c; @- q2 g- r j" ~
9 Q) x; h- s: o+ n0 F) _
“.中国”域名受追捧
: B2 T5 B% ~0 A/ e
: m7 [% |1 I4 ^0 H0 k- G! `2009年11月16日,在微软、百度、阿里巴巴、淘宝、Firefox、OPERA、遨游、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和众多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代表的共同支持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向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递交了“.中国”域名国际申请。! B9 a K* ], r8 A. H3 x
x% O" t$ q5 D8 S9 ^
2010年7月,ICANN通过上述申请,“.中国”域名成为世界首个纯中文全球顶级域名;同年8月,“.中国”正式实现了全球启用和域名解析,全球网民可通过联网计算机在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地点实现无障访问。与使用英文域名一样,用户在浏览器中直接输入“.中国”域名即可到达相关网站,如输入“北京大学.中国”,即可进入北京大学官方网站。0 T2 D: Y0 {' q
6 R2 W: J1 X0 N) s" |! f( N对于广大中国互联网用户而言,和英文域名相比,“.中国”拥有三大优势。第一是记忆简单。调查显示,超过90%的公众认为中文域名更易于记忆和使用;第二是使用方便。对于广大中国互联网用户而言,使用母语的便利性不言而喻。另外,英文字符“。”和中文句号“。”等效,繁体与简体等效,使用“.中国”域名无需切换输入法,大大简化了上网时的操作;第三是辨识度高。对于企业而言,几乎都有自己独立的中文品牌,中文域名不需要将品牌意译或音译成英文字符即可用作网络品牌。
! X9 O M$ S9 I x: a, s
8 Y4 Y8 F G" Y6 xIT业资深分析师王一江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除了上述优势外,对于广大网民来说,“.中国”域名的启用还增加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的上网方式,将极大地降低中国网民,特别是农村等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用户使用互联网的门槛,促进我国互联网的普及。/ ?/ o7 W) h" q
& ?& @4 b1 M" V' j, r
调查显示,目前入围2011年世界500强的61家中国上榜企业中绝大部分都开始使用“.中国”域名,其中包括神华集团、中国电信、交通银行等各行业巨头;同时,众多中小企业也选择了“.中国”域名,例如,北京万水净水剂公司启用了“北京万水.中国”域名,四川川大干燥科技工程公司启用了“川大干燥.中国”域名。对此,上述企业认为,使用“.中国”域名有助于中小企业借助互联网进行有效推广。
) Z3 R7 F$ q# l
" q0 F# y% }/ y2 {3 I; Z: z除国内本土化企业之外,大批外资企业也先后开通“.中国”域名,如肯德基、法国兴业银行、爱普生等都已完成与其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名称相对应的“.中国”域名。, K5 H6 m+ O( }% U) u
* c; }+ S6 [* [3 E8 c, m随着“.中国”域名的被热捧,众多域名注册商也推出了相应的服务.中国万网近期推出“.中国”域名的优惠促销活动;新网也推出了注册“.中国”域名送免费使用期的活动。
l0 [' J9 o4 c/ m8 J& s- f2 `- q
4 w( _; ]: L* l6 E- C上述域名注册中介机构负责人介绍,“.中国”域名的推出仅过了一年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企业和各类互联网用户对“.中国”域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Q5 ?8 z) P( d- C+ m4 M: }
$ |6 f: V2 a6 K$ Z) r
炒域名将血本无归; t. a( ]& j1 P( ~
2 T' \7 {" a4 g( \随着“.中国”域名的受追捧,针对“.中国”域名的抢注和炒域名行为也愈演愈烈。记者调查后发现,目前“中国美的”、“重汽”、“鲁能”等知名企业的“.中国”域名已经被抢注;除此之外,“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等“.中国”域名也被抢注,并被抢注者标出上万甚至数十万的高价,在网络上叫卖。3 E# J2 R6 e- N, g: Z& ^. V
. [ p8 t$ H0 v有相关业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从“.中国”域名申请开始,其中蕴藏的商机已经被嗅觉敏锐的各类炒家看中。该人士透露,早在去年10月份开始,就有浙江、福建等地的炒家,在中国万网抢注了10万个左右的“.中国”域名。
& h1 @4 N% U$ g: k+ s
' K0 D% @2 c2 l/ l9 D5 e在这位业内人士的指引下,记者查询了部分注册机构的公开信息,发现一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注册人,并不是这些公司本身,而是一些不为人知的个人用户。对此,上述业内人士称,这些注册“.中国”域名的个人用户,就是抢注者和域名炒家。' {; E, N: j) N9 q& t( A
- g" |* c, U* {- G7 V% Z记者随后联系了一位注册了“鲁能.中国”域名的炒家,该炒家称如果想要拿“鲁能.中国”域名,必须付给他10万元。他透露,这个价格是目前国内大企业的“均价”,未来这个价格还会上涨。8 E, j; \$ `! ?6 P% Y4 K" c
7 |2 E" s0 v' }" r) m' Q这位炒家还透露,抢注和炒“.中国”域名和之前抢注“.cn”域名一样,主要是针对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不过这位炒家介绍,目前“.中国”域名并不好炒,一方面是国内企业对“.中国”域名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英文域名已经被用户熟知,“.中国”域名使用不够频繁,所以企业不愿意花钱把各自的“.中国”域名买回去。1 V8 _2 K8 E! l; S9 @# {
( Z( m7 N; Y0 R
上述业内人士还介绍,中国目前有4000多万中小企业,其商号重名率非常高,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域名抢注的可能性,这就为抢注域名和炒域名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y! _% s" D2 V0 d
* ?+ y; v3 K7 g% \- D, U对此,上述炒家表示赞同,他说目前从他这样的炒家手中买“.中国”域名的,多是企业名称相同的企业,这些企业为了争夺同一“.中国”域名,往往会使交易价格水涨船高。
/ h/ y; ^8 x4 `# L2 ?) P1 [8 C4 c% f& ]" N' G
对此,王一江认为,尽管“.中国”域名有诸多优点,但其只是一种网络地址的表现方式。目前,知名企业所使用的英文域名已被用户所熟知,对“.中国”域名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另外,随着搜索引擎技术的日益发展,互联网用户更倾向于通过搜索引擎来寻找和访问特定的网址,因此对中文域名地址不会主动记忆,更不会主动使用“.中国”域名。因此,“.中国”域名并不具有过高的实际价值。对于“.中国”域名,企业和投资者都应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否则将可能因为炒“.中国”域名而赔得血本无归。9 [4 w5 D2 R1 C2 |2 I, e; Y
* h$ ]( V* h& ^" x
域名抢注须承担民事责任
6 B* m! f6 v7 W
! ^! h* C- \! O( I. A0 W7 {对于抢注和炒卖“.中国”域名的行为,有法律专家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出台的司法解释,恶意抢注域名者必须承担民事责任,所以恶意抢注“.中国”域名,同样会面临法律惩戒。
4 C7 O" U; @, Z" {+ d: P5 Z
* u3 ]* W) y. Z. A6 c/ `) V( X业内资深律师陈良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根据最高法相关解释,行为人注册、使用域名行为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的四个条件为,一是原告请求保护的民事权益合法有效;二是被告域名或其主要部分构成对原告驰名商标的复制、模仿、翻译或音译。或者与原告的注册商标、域名等相同或近似,足以造成相关公众的误认。三是被告无注册、使用的正当理由;四是被告具有恶意。当被告注册、使用域名等行为同时具备这四个要件时,法院应当认定其构成侵权或不正当竞争。
3 n9 ~2 ?+ F; t" \1 L$ G8 S0 d2 L7 L3 o) c
尽管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但仍有业内专家担忧,抢注和炒卖“.中国”域名仍将无法制止。“域名争议其实是传统商业标识权益在互联网上的映射。”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指出,中国现行域名争议解决规则是2006年3月17日起生效施行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在中国域名争议解决规则及其实践中,一直存在着所谓的“具有恶意行为”规范不清,难以操作的情况。' F9 j% B/ V" D) x( }! n# e
1 j, F% k6 y2 {( p% u# W* L对此,王一江认为,现行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争议解决办法》和最高法的司法解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相关的机构和主管部门,应该尽快针对实际情况对此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杜绝恶意抢注和炒域名等行为;另一方面,还要解决同名企业争夺域名的情况。4 j% \0 w" N- r% V6 }% l
& l- R9 E+ B" h; r$ ~6 K
记者侯云龙北京报道! E# N# u: U& S1 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