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浙江大学一个礼堂里座无虚席,许多学生挤在过道里,听一名男子演讲。他个子不高,但声音宏亮,不时挥舞双臂:“我们系里有一个女同学,一天到晚没有笑脸,就是为了得到高分数、得到高额奖学金,我很痛心!我和她说,你这是在用青春换荣誉、争光环,你今后的心灵是要受创伤的!我希望她不要看重明年从第一名掉到第二名,后年从第二名掉到第三名。我这个老师当得怪吧?我不是要求她往上走,而是往下走,但我这是在救她!”
- }( D' R. B# x6 q& H3 A% o6 b6 z: T4 L( m5 s* b( j8 c( ^
“中国的教育有太多误区。考进浙大的学生,大多是高分考生;也许,分数越高,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三分之二已经‘精神残缺’。” ) ^3 {4 \- r; E. s3 I, c
. l, i3 A; ^: \
: s4 L' S; A( {+ y) l# f 一阵轻轻的嘘声,一阵轻轻的惊乍。演讲的男子提高声音继续道:“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教着想当干部,要‘管’别人,要向老师‘揭发’同学上课没认真听讲。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什么样?!”
" t: ?8 q. j1 U( h- U7 H9 {! E: |
! u! ?7 U. [6 D' P0 A6 h7 m! H1 H5 Y
& t' d8 @9 @# u/ F4 J b 演讲者叫郑强,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 `$ {/ ~. c4 R8 [( b* k
% e- I* g- g1 X7 w8 i. Q0 \' P* U0 M; m1 w- e& t2 K% f* F: l/ {
听过郑强演讲的学生们自发地把听演讲的感受贴到校园BBS上:
4 y& F0 h! F5 d' f% M& l6 H, d2 [
2 Z A- c4 D1 V9 K- b: T; ^ “昨天演讲居然有29次鼓掌,实在太惊人了。”
1 a/ D) ^1 T8 |7 u2 c+ U9 l: A G( K$ P" f, y6 o( g2 q1 \
5 f+ \" o7 G5 P0 P
“长达三个小时的演说,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场,甚至没有一个人上卫生间。台下寂静无声,除了发自内心深处的鼓掌和开心的笑声。” 5 ?1 ]. U2 j) \ U& h
* e) {* p% K4 Q& b; B
6 i+ }+ ~; {* { D, Y “郑强,浙大第一愤青教授。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家伙……” - H' q7 x4 v d3 T7 Z/ y
; a+ H0 j8 ?3 H W8 t
8 D& E! O5 ~! \
2000年,郑强应邀做过一次题为“民富不等于国强”的演讲,有人将演讲整理后发到互联网上,轰动了全国,特别是在教育和科技界产生了持续数年的强烈反响。该帖至今仍在许多高校BBS上流传。 6 O1 z( m% d. S5 O/ N- D
- U3 G# \! Z7 ^8 O h' P$ Z7 w- b& S" }$ Q( r9 L1 T
几年来,但凡有学校、部队邀请演讲,郑强只要有时间,都欣然前去。 2 q# K* J$ }0 x: B7 Y6 S2 ]
' K2 R/ p: U, e0 Q6 h2 I
; U) @, a% a* f# d& C8 m
对学生“慷慨”的郑强,对记者采访却总是婉拒。他说:“我很忙,如果一定要谈,我们只谈教育。” * i1 X+ f7 B/ @7 @6 L+ y( x5 ~
0 f: r4 N9 i, M! \/ K; O
) U `/ F; X) Y+ ?7 S
“教育究竟为谁服务?”一见面,郑强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教育应该为人民服务。因为教育经费取之于民。” - A5 M2 m5 t- H P5 Q
# P- g, }4 G; I# O6 w
' L/ N8 P* e+ c% u9 h3 u “你看那些金碧辉煌的大学校园和科技园区,再看看那些仿佛上世纪的破败的乡村小学,多么强烈的反差!这能体现对人民负责吗?” & \& N9 t% I0 h
: c& b. ]+ g6 `8 D3 q# s+ i; U
$ B6 P! u) s# F( b' |
郑强认为,中国存在很多对教育的错误理解,而这种错误的观念反过来影响了教育部门的决策。“我们不能一味地反对大学合并,通过资源整合建几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是应该的,对实现跨越式发展是有利的,但不能一刀切地搞合并。几个大学简单地合并起来,在十年、二十年内就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吗?显然脱离实际!” , H5 H! T& Z H, ]- t& f; Y
( k3 c/ R8 z+ _3 M
% q. Y: A [! [2 U6 W! T U; s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去落后地区工作,而条件好的地区对大学生的吸纳饱和。大城市里,大学生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这种恶性现象还在膨胀。依我看,中国的教育观、人才观出了问题,中国教育不能盲目追求培养高层次、高科技人才。” " ^9 Z! y# b( T2 V5 a. l7 ]0 d) x
3 Z& B3 F- c7 q
- V: l1 |( S, o7 a
“中国现在的急迫需求是什么?应该是让全民得到教育,而不是培养少数的专门人才,更不能把培养少数精英作为首要任务。” & w9 G C) h& U
8 y% o2 c4 r! V# N' t
* o Y& G6 L" V! y% m7 E$ O3 P
几年前,全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杭州举行。全国各地的名校都派老师前去“挖人”,郑强也受命而往。“我上了台,毫不客气地说:进这扇门,我的心情是又高兴又沉重。你们把孩子们搞坏了!为什么?我国搞奥林匹克竞赛是举国体制,就是为了得到世界上的一个荣誉!而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叫‘play games’,意为‘玩游戏’。难道有一两个学生得了奥赛冠军,就说明中国的教育是世界顶尖的吗?不是!它不能代表我国的真实情况。这就是我国教育的一种误区。我们今天是在做一件害孩子的事!” ! q% Y2 y; L6 d( J7 O
# h9 b+ E, U, a& u% k
) q, Y# N& ~( R; [* ~ 身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郑强,2003年参加了一次教育部的会议。“我在会上说,我们总是焦急地盼望能得一次诺贝尔奖,这种心情很正常。但如果我们得到了,那也许是投机。我们得到一个诺贝尔奖,就证明中国是世界第一吗?我们的积累显然还不够嘛!”
" v) g" c1 `" g% e$ N r. n$ j* f: r$ c( ~# h: I
5 \% e# u4 d/ V: n& z4 i) L
记者问,这么尖锐的话,在会场上有什么反响?郑强笑:“底下坐的,大多是院士、大学校长,还有将军,全给我喝彩呀!”
2 O% I# j9 W, B5 g, e+ H3 W' \: N3 B$ Y [% N& c7 o3 b. X* s
" x% ~: X1 J$ q3 M1 ` 采访中郑强感慨:“我们现在的教育,太注重形式,不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太可怕了。什么是素质教育?有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会外语、会电脑、会钢琴就是素质教育;我说不是,只有诚实做人、诚实做事,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如果再不反省我们的教育,毁掉的不是一代人。”
% m9 D: n* C1 W W9 i7 S2 s
: I9 @- E, B2 L! V% l
+ v% N0 l) y. G% K# { 几年前,一个学生考上郑强的硕士研究生。家长送孩子来学校,第一次见郑强,就送上一个“红包”。郑强当然没有收,“你看,我们都在教育孩子什么?从幼儿园起,就教他们当官、送礼,这能行吗?” + B( R4 N$ G# }4 f. o, I9 \( U
5 Z; f- z! Y2 V2 ^1 N) I' b, F# @( j C& C- p& o, `
对于时下大学里流行的“企业家教授”、“官员教授”,郑强毫不掩饰对这一现象的批评。“的确,既学问成功、产业化也有作为的教授,浙大就有。但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大学的根本宗旨还在于传播知识、教书育人。教授的专长也在于教书和做学问。大学绝不能办成老师谋生路、官员谋头衔的场所。一个企业家,有点名气,就把他聘到大学里当博导,他有这个能力吗?如果不能有效地遏制‘官教结合’、‘商教结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官得其所,商得其所,教授得其所,而失去的是教育的神圣性与纯洁性,受害的是大学的主体和主人———学生。” 0 @) e- u. q0 {6 N! w5 t' f
# A: T& I/ f- v. |% N& o4 n6 E. G" n* y4 k' m
郑强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他和历届毕业生的留影。尽管得过无数荣誉,郑强最在乎的,还是“学生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这顶桂冠。
8 @7 N# @9 ?, Y$ a/ u3 s. F
1 V9 z8 o3 @+ K% c- f* _2 ^
2 h& M8 ~; H' ^ o 他指着书橱里的奖牌介绍:2001年,浙江大学第一次评选这个奖项,由全校的老师和学生投票。我当时不教本科生,只有大约40名博士生和硕士生能直接听我的课,但是却当选了,或许和我经常演讲有关吧。
* i) G, r; q2 }6 d; c! G" J
- _3 o( h+ g# Y* d/ v
0 u4 O0 E. g1 t 此后,浙大又通过这种方式评选了两届“教书育人标兵”,郑强两次当选,而且据说都以最高票当选。 $ M/ s- _4 r& p' V' k# _$ k
1 a! p% k4 { D. d* u# _: D; j# j6 Z( V/ \% b1 ]! N
郑强对学生就像对待孩子:给年纪大的学生介绍对象;给经济困难学生送上回家路费;他还特意买了冰箱、微波炉放在办公室给学生用。
: K) C- q4 U' Y7 j
, S r- ^' F6 ]1 O( [; A. W' x# I2 Q5 L6 L! f! `5 d: }
偶尔,学生们还是会觉得郑强有点“苛刻”。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向一家学术刊物投一个快报,他们同意发表。按照学术界惯例,一个实验有初步结果,可以先发一个简单的快报,等到论文系统完成,再发表全文。结果由于杂志社方面的原因,全文反而先于快报发表了。郑老师打电话到杂志社去,要求取消那篇快报的发表。这样,我们就损失了一篇我们特别看重的、毕业所需的SCI论文。我们真舍不得。但是郑老师说,应该追求学术的纯洁。” * q+ [7 d. U9 q
* P! b1 L' @0 \* A6 Q
9 f7 B; z3 w) `, G2 e7 ~4 ? 郑强竟然还是一位唱歌高手,2004年9月,他刚获得浙江大学教职工演唱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说起唱歌,郑强颇有几分得意:“好些声乐专业的还唱不过我呢。”学生们说:“郑老师也许是全国非音乐专业教授中最好的男高音,也应该是全国男高音里最棒的非音乐专业的教授。”
$ M8 v# Y6 F v6 Q K6 \0 i- G% E+ ^" z! F( m2 s
r+ L, |% K2 d& ]/ ?. B7 r 郑强是78级的大学生。他说那个特殊年代铸就了他的“野性”,培养了他广泛的爱好。而目前中国的一种怪现象是他所厌恶的,那就是:该玩的时候没有好好玩,该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该干的时候没有好好干,该歇着的时候没有好好歇着。“对这种现象的形成,教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对消除这种现象,教育应该肩负什么样的使命?值得我们深思。” 本报记者 蒋|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