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广告投放 虚位以待【阿里云】2核2G云新老同享 99元/年,续费同价做网站就用糖果主机-sugarhosts.comJtti.com-新加坡服务器,美国服务器,香港服务器
查看: 266|回复: 0

当图书成网站促销的“鸡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 年 11 月 11 日 22:2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最近,当当网12周年店庆,又一次大规模降价促销,10万种图书“二折起”、“四九折封顶”、“满100返200”的广告铺天盖地。各大购物网站也纷纷出招,京东商城宣布“购书满200打对折”,北发图书网打出“全场40余万种图书1折起售”……网络图书价格大战硝烟再起。而与此同时,新近倒闭清仓的北京多家“光合作用”书店一片狼藉,甚至店内图书和家具都被供货商哄抢一空。7月,“风入松”书店倒闭,老读者还曾叹息“风声依旧,书魂安在?”,如今,大家又在追思“光合作用”里熟悉的咖啡香。; L7 S* ~3 C" _; Z. {4 M. r

4 C0 p0 ~: B& f$ R5 k1 jhttp://img.cnbeta.com/newsimg/111111/18454201933936662.jpg* B. `8 @' X. p. U
2 v$ J6 j! I4 `
  民营书店的冷清萧条与购书网站红火形成了鲜明对照,简直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这种极端局面加深了出版界人士的忧虑,“网站低价倾销,读者逐渐认可了书在原价上打二三折的‘正常’与‘合理’,出版社的艰难和实体书店的倒闭,就最终出现在这条因果链上。”一位出版人道出其中联系后感慨:“书贱伤书,更伤读书人。”! O: c0 [9 V' e# D0 l9 [

8 Z( K4 |/ M% D& R, V' V' S* t; S0 Q  鸡蛋效应
9 l' ]3 ~0 M/ p- U8 Z; T- _  h8 f; a0 p
  网站“烧书”是为带动其他商品销售
; ?' H6 |6 v1 u% ?( N" N9 {( e8 f- X$ M! d1 q5 v
  当当网参加本次“49折封顶限时抢”活动的图书包括8大类,专区内全场图书均半价以下,部分图书低至1.9折。活动期间,消费者购买绿色图标的图书音像制品,另享单张订单满100元返还200元购物礼券,礼券可买服装等其他多种商品。
6 ?: p" C9 p. _5 N+ E
% E3 V! s0 V, ]* {, p2 @/ R3 _1 `  记者算了一下,原本49折的图书加上这一返利活动,几乎等于白送。难怪有消费者戏言当当网这是在“烧书”。在一家出版社负责网络营销工作的吴先生证实了这种说法。“就是赔本赚吆喝,出版社给网络书店的折扣没有那么低,肯定是赔钱的。”可各大网络书店为什么要做这种赔本的“傻事”呢?' l4 N! |2 v2 [8 T9 x1 n
! N; u5 x, ]0 Z8 F
  吴先生告诉记者,这其实是大型网上商城惯用的营销手段,“就像很多大超市,往往用鸡蛋等商品做促销来吸引人气一样,图书在一些大型网上商城现在发挥的就是 ‘鸡蛋效应’,以带动其他商品的销售。”据了解,这种促销大战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人气,抢占市场份额,今年6月京东商城的类似做法已引发出版界抵制。$ I" ]2 P7 E% A  t, C

8 b5 j) P& ^3 E& s6 \8 m# y' I  按说,图书定价由出版社说了算,网站愿意赔钱卖是他们自己的事,可事实却没那么简单。据吴先生说,虽然现在出版社不得不依靠网上书店“走量”,但他们对网站低价倾销图书的做法非常反感,因为“这是把价格战的压力转嫁到了出版社身上”。由于网上图书折扣越来越低,很多实体书店为了生存,会要求出版社降低批发折扣或者返点,甚至很多书店承受不了这种价格战而关门倒闭,导致行业利润进一步摊薄,这无疑加剧了图书出版业的困境。: A6 O5 m4 b0 n; w3 ]3 u" i

! l1 H+ A+ o$ |5 }- A: N) H# L  多米诺效应
' \! l0 S9 g2 b+ M8 Y8 r2 h7 B6 Y' ^4 W1 n8 j2 Y+ U
  实体书店吃不住劲接连倒闭* L# {; E. u) K  P
' a/ X4 l" f, [8 H6 Z7 o0 e% d
  网络书店不计成本的折扣一浪接一浪,每一次波动似乎都给出版界带来震动。在京东商城不久前的促销活动中,中国出版协会等三家行业协会甚至做出联手封杀京东,停止为其供货的协议,一时成水火之势。甚至有行业领导惊呼“出版行业将会因此遭受灭顶之灾”,他们认为,持续的“折扣战”给图书出版行业带来的是一种 “多米诺效应”的恶性循环,备受关注的书店倒闭现象正是其中一环,而“出版社将会成为折扣战的最终受害者。”
% C" d# i) h: g1 M( ?( a! p9 A, k5 ]$ q$ s. O2 n
  最近相继倒闭的“风入松”和“光合作用”最后都死于“资金链的断裂”。三联书店副总经理翟德芳分析说,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边是费用的上升,一边是销售的下跌”,她表示,电子商务对传统书店的生存空间挤压相当厉害,整个实体书店销售下滑。
2 F$ G+ Q2 C$ N" K: F% f
, f$ l' V1 |" _% b( W% }$ ~  “风入松”书店的董事长王洪彬曾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经营管理,各方面的费用加起来,我们只有以八个百分点的差价把书卖出去,才能保本。”然而,这一差价实际上很难得到保证。“卓越、当当、京东等网络经销商纷纷低价售书,对我们的零售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很多人甚至先来书店选书,再到网上采购。”7 b; g* [% s8 }( U" f3 c8 h
1 t' N8 q; o+ i' W0 o
  据统计,最近4年来,全国已经有近万家实体书店倒闭,网络的超低价竞争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么多书店的倒闭使出版业雪上加霜,很多书款成了呆坏账,血本无归。& a' D  f, @1 ^! {- y3 s& M1 J" I
$ f: r& s* K2 z4 J% J( M1 d: D( L
  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有两家出版社把“风入松”书店告上法庭,原因是拖欠30多万元书款,法院经调查情况属实,但“风入松”的法人却表示暂时无力支付,等找到新店面恢复营业将积极还款,对此出版社也毫无办法。而“光合作用”也发生同样的欠款风波。9 f8 v1 W& H6 L

9 s3 m& ]% N7 o# V0 E; g% a8 A  2010年度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整体图书零售规模达到370亿码洋,其中网上书店码洋规模大约为50亿,很多出版社的主要销售渠道还是实体书店,书店的欠款和倒闭确实使他们有了“灭顶之灾”的忧虑。
! w9 ?  [  b2 k) Z: W
" T" P' [! }9 N/ ?  贱卖效应9 f8 T; ~* ^+ y& v4 {& N; Q

# I7 k4 `, Z. E7 y0 o- f  6成读者认为好书越来越少  c/ h" E( O) n4 z
$ G$ u1 S1 j2 A4 q4 s: h3 q
  随着书店和出版社之间出现大量呆账坏账,出版社的回款难度逐步加大,出版社将难以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出版高品质优秀图书,导致跟风盛行,盲目出版,低品质图书越来越多。如此恶性循环,会进一步影响到造纸和印刷等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
  L- C0 w9 k! ?2 U+ K5 ~$ O3 @* s; S$ V8 t! s/ O% P
  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最受伤的还是读书人,图书质量不断下降,好书难寻如今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最近一项关于图书的网络调查表明,61.9%的被调查者觉得值得购买的新书越来越少。- t4 i6 [% M/ Z) g  [5 H+ @. ~

: z" A# Z: s% K% i3 T, _  刘先生表示,当前新书质量越来越差,一些书籍不是故作“深奥”,就是毛毛糙糙,“有时我查资料基本上看个书籍目录就可以了,其内容千篇一律,正应了那句话‘天下文章一大抄’。”另一位受访者李洪嵩也发现,现在的书籍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需要读者有“火眼金睛”,“像很多外文翻译书籍装帧精美,但一看内容就能发现是拼凑的”。还有受访者表示,“虚张声势”的书越来越受欢迎,“比如投资理财、养生育儿、成功学三大类书籍不论在网店还是实体书店都是最火的。但是这些书真的有用吗?”
: c* N& n" y7 V1 q1 B! g9 b( T* y+ P3 a- N' O
  《读库》主编、著名出版人张立宪在谈到“好书”标准时对记者表示:“做得好的东西是什么呢?五年前编的书,现在还在卖,还在加印,就是很好的。一个做出版的人,他的产品不至于上架两个月就被下架,退回库房,化成纸浆,这就很好了。”但现实的情况令他无奈,“中国一年出版二十多万种书,很多达不到这种标准。”他直言现在“图书这个行业很落后”。张立宪历时5年,耗资百万做出一册精美的《青衣张火丁》,目前卖了还不到 2000册,但他认为,这本书可以卖10年。可像他这样不计成本得失只求做出好书的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2 h* t+ y  H- u6 M% c

4 u  M# s' z. Y( p+ w3 N1 I  抢书效应+ H5 D2 ~% j( x3 G( X/ Q" r
- f' L, _' u: p) Q" i
  拿起鼠标抢到手软收到书后基本不看4 r2 y6 v+ @, ^9 i* j
/ x/ [2 E# Q( x9 F
  图书市场的“冰火两重天”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它改变了以往围绕在书店周围产生的“读书人圈子”,代之以疯狂点击鼠标的“抢书族”。图书不再是一种可以滋养心灵的精神食粮,而成为一种无底线贱卖的商品。买书不再是一种悠闲自娱的活动,竟需要拼体力和反应。“抢书族”一般通过微博、网站广告、邮件等媒体获知促销信息,提早关注想要购入的书,然后在规定的时间段进入网站“秒杀” 。
5 o5 Z& q  W# Q4 o( e$ \$ i# y+ N) O; E% X# Z, ^
  今年8月当当网的一次限时抢书活动在零点开始,所有的童书以 50元的价格抢购,包括那些几百元上千元一套的书,网友称此种促销“史无前例”,原因是“被京东给挤兑得爆发了”。“抢书族”们群情激昂,半夜开战,守候在电脑旁边,疯抢那些标价很贵的书。虽然事后有很多订单被毫无原因地取消,网友大骂此活动是“自摆乌龙”,但新的促销活动开始,大家仍然热情不减。6 i3 r' t" K8 c8 {- l

" g$ I* y& f8 j, ~  H  曾自诩“读书人”的林先生告诉记者,他现在已经“抢书成瘾”,“真是太便宜了,一箱才几百元,几次活动抢下来,把以前没买的世界名著都凑齐了。”可是这成箱的名著最后,大多没有摆脱深锁箱底的命运,“以前那种好不容易买到一本好书的狂喜早就找不到了。”林先生现在经常告诫自己,在抢书活动中要“淡定”,可一拿起鼠标就手痒痒,床下的书箱也越积越多。在京东今年的一次抢书活动中,发生了因为人太多服务器被挤“瘫”的情况,老板向网友道歉时说:“大家不要太急切,读书人请淡定。”
7 U' i/ ?6 c( X. _' \% u' N  |: x* P- Z
  当读者习惯了在网站像在早市上拣处理的萝卜白菜一样“抢书”时,大家关心的只是打几折,是否“折上折”,书籍所带来的文化意义和滋养心灵的作用似乎已经无人在意。
+ [' V* J4 Z/ g$ s- v
% }5 _* p& P' p" `$ e) E  网购效应4 w) [1 f' u0 O$ _2 B! f5 z" ^

0 A. b( w4 n' D  A  出版商善加利用正好可以摆脱发行商
5 M' r; n. O9 m- @+ G/ m2 _! x( z  @! X
  南锣鼓巷附近的“朴道草堂”是一家仍在坚守的民营书店,固定会员只有几百人,但会经常光顾,会开“读书分享会”讨论一本好书,会在“读书沙龙”里分享感受,会在毫无分类的高大书架间期待和一本好书的“艳遇”,能为这些读书人服务,老板周先生感觉很幸福。这样的读书风景在这个城市已经越来越少见。5 E4 \" y9 U, @* S' X* P! F

- n5 B2 c! p( i, q. Q  《读库》主编张立宪告诉记者,现在《读库》有3万多自称“库娃”的铁杆粉丝,还有定期的座谈和讲座。面对网购这种不可抵挡的大趋势,他认为完全可以加以利用,“这样我们可以把发行商甩开,直接面对读者,双方都做一个欢天喜地的交易,不至于被一个既不懂书又不爱书、做事情也不规矩的发行商转一道手,给双方以伤害。”" m7 a, U: V2 H

) N/ O* {$ G2 U+ x+ l2 K  张立宪目前在自己的“读库”网站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全直销”的模式,除了《读库》之外,他做的其他书都在自己的平台销售,这些书定价不低但品质非常高。“像《童年与故乡》这样一本书,我们战战兢兢地定价六十八元、七十八元,因为书是要正式出版,要有一个公开的定价,假如在我们自己的平台上销售,价格可以再低,可以把本来预留给发行商的利润释放给读者,或者释放给更好的用纸、更好的印工。靠这样的模式,我们可以用国际适用的制作成本、国内适用的较低定价,让读者买到性价比很高的书。”
" J3 X5 ?0 t1 M! t  而书店的变革也成为大势所趋,否则只有坐以待毙。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建议:“把书店作成文化交流俱乐部是个很好的创新,以后看纸质图书的人越来越少,但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还是需要的。”自称依然对纸质图书情有独钟的陈少锋说:“一个城市没有书店意味着什么?那就真的麻烦了。”: z% j" Y, m; i' P
" d! ?, e* |) z- f6 @
《北京晚报》
Jgwy.Com - Free Web Hosting Guide & Directory In China since 2001! Jgwy.Net-Jglt.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金光论坛

GMT+8, 2025 年 5 月 21 日 03:08 , Processed in 0.01767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